2023中国农业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
2023-06-19 17:22:21来源:互联网

农业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

近年来,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,正逐步摆脱“靠天吃饭”的老印象。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在欧美的一些大农庄里,无人驾驶拖拉机穿梭其中,大批“生菜机器人”在查看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,农场主只需通过手机便可掌控农场的核心数据。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数据监控与机械化,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。

显然不会像这样一个公司来的这样简单,智慧农业其实改变了很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,包括人都会发生一些变化。比如传统的农业,它的劳动力是传统的农民,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智慧农业,它的劳动力是网络的新农人。如果从这种组织形式上来看,原先传统农业是以村、户为单位,现在是公司化、农场化这样一个组成形式。更加会有改变的是劳动工具以及流动的渠道,这有可能是后期改变比较大的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原来我劳动工具是刚开始是人力,后面变成小农,现在就是机械,未来的方向是智能设备加上网络化等;从流通渠道上来看,原来的传统农业,它的流通不是特别完善,有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,导致它的流通领域也是比较差,未来是互联网,通过一些电商这样的形式来改变流通渠道。最后是劳动对象,原来都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,包括食品整体价值比较低,而未来的方向肯定是要进行预测,肯定要进行有机生产。另外,产品价格也会适当比较高一些。这样以来,完成整个智慧农业的转变。此外,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成本,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方向是明确的,但过程有可能比较曲折。

中国农业近10万亿规模市场。如果从整体的产业链来看,可以把它分为四大类:生产、物流、销售和消费,这是最主要的四个产业链。从生产领域里的一些子产业链上来看,可以把它分成水产养殖、大型种植、设施农业,还有禽畜养殖,在智能化的背景之下,肯定还有一个产业链要含进去,即一些信息的感知、信息的传输以及信息的处理。从目前生产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,显然种植的方面,包括施肥等,这些产业已非常成熟。
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-2028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》显示:

目前不成熟的是一些信息的感知、信息的处理,其还在发展过程中,还需要用技术不断去完善。物流领域有冷链物流还有第三方物流,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成熟,冷链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,因此冷链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。销售方面,原来的销售非常简单,现在新的渠道上来看,有一些电商开始进入,这些新产生的产业,肯定还处于一种发展过程,还要不断进行完善。最后就是消费,现在对一些食品安全,一些企业在做一些层层可追溯的系统,有些上市公司也在做,而这也是在发展的个程中,现在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进行追溯。

2020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8.16万亿元,较上年同比增长13.81%。.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应用、农情信息获取技术、农机作业监测技术等均不断发展,各类农业信息化平台也已被搭建起来
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1年,我国农业受灾面积达到11739千公顷,其中,水灾受灾面积达到4760千公顷,旱灾受灾面积达到3426千公顷。我国农业成灾面积达到4682千公顷,其中水灾的成灾面积达到2065千公顷,旱灾的成灾面积为1407千公顷。可见,农业的生产存在各种难题,而农业信息化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,通过有力武器的协助,可以快速采集重要信息,做出正确的判断,也可以借助各种科技力量来更好地劳作。

随着海量信息的爆发,农业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。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,构建农业基准数据(即以农业信息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,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,收集并整理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各环节的基础精准数据),推动数据标准化,并综合使用农业大数据的相关技术,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,对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、处理和展示,并将所得结果应用到农业的各个环节,才能更好的地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,助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。

据测算,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.5%,与2021年持平。从各地区来看,2020年,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5.7%、中部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30.8%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19.6%。从前十省份来看,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排名全国前10位的省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其中,江苏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最高,为42.6%,浙江省、安徽省紧随其后,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均为41.6%。

农业信息化行业未来前景预测

农业农村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》,明确到2025年,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,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,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显著增强。

《规划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目标。一是智慧农业迈上新台阶,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%,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超过8000亿元,建设100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,认定20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。二是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基本建立,建成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,基本形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“一张图”,大数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数据要素价值逐步显现。三是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,数字化成为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,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进一步向乡村延伸,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农民数字化素养大幅提升。四是信息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农业农村信息化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,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取得新突破,建成60个以上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、分中心和重点实验室。

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,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、整理、加工、分析、传递,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,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,把握投资机遇,提高企业竞争力。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3-2028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》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【当前独家】6月19日泰盛化工糠醇价格平稳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