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换特产”走红!有人花钱买教训,有人换到惊喜大礼包
2023-08-28 14:21:59来源:农视网

近日

“互换特产”活动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爆火

活动规则很简单

约定互换的网友

提前商量好总价

然后按照这个价格采购

双方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特产

通过网络邮寄给彼此

这样

每个人都能收到来自各地的礼物

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

图源:社交软件截图

那么

“互换特产”跟自己买有啥区别?

“互换特产”网友们都换到了什么?

“互换特产”的风险又该如何规避?

比起直接购买,互换就像开盲盒

很多特产网上就能买到,很多商家还包邮,为何还要跟网友互换特产呢?

在热衷此道的年轻人眼中,这种看似原始的“以物易物”方式,让人有了触摸另一个地方、另一座城市的独特契机,与很多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“宝藏”特产不期而遇,也能使收件人产生一种开盲盒般的快乐体验。更重要的是,理想情况下,当远方的互联网朋友将精心挑选的特产打包寄来,当看到对方用心写的祝福卡片和“食用攻略”,人们收获的还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结感,大家彼此真诚以待,特产互换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了物品自身的价值。

“有没有想吃云南特产的朋友呀?”网友倩倩在一条新疆互换特产的视频下留言,不久就有一位新疆的网友询问她云南有什么特产。双方简单交流了各自家乡的特产种类之后,便决定互换特产。在寄特产装箱时,倩倩拍下了短视频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。

倩倩收到的新疆特产

图源:开屏新闻

和倩倩一样,高女士也是在互换特产的视频下和内蒙古的网友认识并互换了特产。“我在抖音看到好多互换特产的视频,虽然很多特产在网上就能买,但是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我来说,互换很有意思。有一种惊喜感,既可以像开盲盒一样得到对方的特产,也可以认识其他地方的人。”

阿星也觉得互换特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,“互换特产可以让特产带领人们去看未曾到过的地方,认识不同的人,品尝不同的美食,感受来自异地的热情与信任。”

“互换特产”惊喜与失望并存

在一众互换特产的开箱热门视频中,山东大哥给浙江一女网友寄出的特产可谓十分吸睛。原本只是约好了互换200元特产,但山东这位大哥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,给对方邮寄了整整35斤的特产,有阿胶固元膏、钙奶饼干、煎饼、海鲜、薯片、崂山可乐、蜜三刀、高粱饴等等,视频下评论区的网友纷纷感叹:果然是好客山东!

云南的林先生则成功互换了四次特产,分别是与来自山东淄博、山东菏泽、江苏南京、安徽的网友。他会根据对方是否能吃辣、会不会做饭等给对方邮寄不一样的特产。淄博的网友给林先生回寄了周村烧饼、烧烤料、蚕蛹、香酥咸烧饼、钙奶饼干、黄金酥、一套茶具、腊肠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特产。南京的网友给他寄来了南京盐水鸭、小郑烧饼、沙溪河的糕点等特产。

对于几次互换特产的经历,林先生表示,“我觉得每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差异很大,互换特产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外地朋友的热情,虽然素未谋面,但是通过寄来的特产能感受到他们也在很用心地为家乡做宣传。”

云南的林先生寄给淄博网友的云南特产

图源:开屏新闻

林先生收到的淄博网友寄来的茶具

图源:开屏新闻

当然,互换的物品也不仅限于特色食品,还有人交换当地旅游和文创纪念印章、城市特色纪念品等。

上海的吴女士就用“川沙特产”玲娜贝儿获得了对方认可。在交换中,她用四包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外加一件迪士尼的玲娜贝儿挂件,换来了成都网友寄来的腊肉、几大包零食和大运会吉祥物熊猫“蓉宝”。

然而,新疆的夏女士却没有这么好运,她的互换特产充斥“闹心”和“失望”。她与一位来自山东的网友约好互换特产,但在给对方寄了10斤干果、奶酪等本地特产后,仅收到了几袋普通零食。对方表示,之前被骗过,害怕再次上当受骗才有此行为。夏女士称,互换特产是奔着交朋友去的,经历此事,她打算以后都不再换了,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太少了,能不换还是不要换。”

上图为夏女士寄出的特产,下图为夏女士收到的特产。

图源:九派新闻

雅琦是四川巴中人,目前居住在成都,她最开始在某平台上看到了互换帖子,于是给博主留言,希望互换特产。对方同意了,并与雅琦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,雅琦也开始准备特产。

雅琦给网友寄去的香肠

图源:央视网

“这是我寄给他的四川香肠,加上运费150元。给他寄过去后,就被拉黑了。”雅琦晒出她寄过去的特产照片并告诉记者,对方最开始说会寄酒过来,雅琦虽然表示过自己不想要酒,但是怕对方觉得四川人“不耿直”,索性也没管了。直到被拉黑,才醒悟过来被骗了,随后还得知此人已经骗了很多网友。

吴女士来自广东潮汕,他和雅琦被同一个人“空手套白狼”。吴女士表示她花费380元寄去了潮汕牛肉丸,但对方最后寄过来两包纸巾,这让吴女士难以接受。“报警都不管用,这只是道德问题,他没有犯法。”吴女士说,她第一次进行特产互换就被骗,暂时也不敢再进行互换了。

互换特产要学会规避风险

真心实意的特产互换,换来的竟是一场骗局和信任危机。这只是一种网友间自发的以物易物的简单行为?还是某些别有用心者的诈骗套路?互换特产的风险该如何规避?

对此,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分析认为,特产互换应当分为三种情况讨论:

01

第一种情况,是特产互易没有任何关于价值的约定,也没有交易习惯来约束,则双方的互易可能构成单纯互易合同。对方不需要对价值不对等进行赔偿。

02

第二种情况,如果互换特产前对互换特产的价值进行了约定,或者在互换特产的“圈子”里已经形成了互换特产的价值应当相等的交易习惯,那么在寄出特产的价值严重低于约定价值的情况下,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,应当予以赔偿,但尚不构成诈骗。

03

第三种情况,如果对方在互易特产过程中存在主观恶意,收到快递后立即拉黑,以不法占有为目的,这类情况下对方的行为在民事上可能构成欺诈,需要承担退还货物或者赔偿的法律后果。

四川雄谟律师事务所律师袁野表示:虽然两两交换属于个人行为,但如果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,且达到了各个地方“金额较大”的程度,就有可能涉嫌诈骗罪。“如果金额达到了,或者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,有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。”此外,袁野提醒,在交换特产时,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尽量隐藏个人住所等信息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
小编整理了一份“互换特产”防骗攻略供大家参考。

1.邮寄特产前仔细辨别对方信息以及做好相关约定。平台的私密账号、无作品账号要多留心。

2.了解基础信息后,可以添加对方微信,通过转账方式再次确认对方姓名。

3.提前和对方约定好总体价格,以免双方差距过大;购买特产时可互发图片和视频。

4.邮寄快递时注意时间和信息填写。双方最好约定同一时间寄出并互相发送快递单号;注意收货地址是否明确,收货人的电话号码可以填写自己的号码,在确认自己没有被骗的情况下,再让对方拿走快递。邮寄快递后实时关注快递物流信息,如果发现对方始终没有寄出,并且找借口拖延,及时联系快递客服拦截快递。

5.可以选择通过一些二手交易的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,以标明价格的形式交换特产。

特产互换活动最大的吸引力

不只在于物品具体的价值

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未知欣喜

和彼此善意相待的真诚

大家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基础上

量力而行

珍视这份难得的体验

才不负双方信任

发挥出这一形式所特有的正向意义

来源|央视网、羊城派、开屏新闻、海报新闻、九派新闻

编辑|崔竞旖

主编丨蒋琳

监审丨钟倩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AI融入港姐选美 大热庄子璇淡定赢冠军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