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“皖美”答卷
2023-08-06 22:53:52来源:安徽经济网

清晨,当缕缕晨曦洒满大地,千年古村落呈坎村开始了新的一天。

粉墙黛瓦、小桥流水、青石板巷……走进呈坎,一幅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,一步一景皆成诗,处处流淌着江南风韵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这里真的太美了!”在声声惊叹中,如织的游人徜徉在“水墨江南”之中,观景拍照,流连忘返。

近年来,安徽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,深入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大力实施“千村引领、万村升级”工程,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也在全省各地“开花结果”。

自然之美,得天独厚,安居美景,悠然自得。

干净村道户户直通、精致民居鳞次栉比、秀美景观令人流连……盛夏时节的凤霞村,一处处景观节点精致而又动人。“以前村里生活条件差,大家习惯也不好,垃圾随便扔,污水随便倒。”黄山市屯溪区村民胡树根说,“现在村子美得像个景,房子盖得漂亮,处处打扫得干净,日子越来越舒心!”

在安徽,全省1.4万个行政村开展了清洁行动,其中一半以上的村庄达到了清洁村庄标准。

从过去传统的“输血式”帮扶到如今的“造血式”互建共赢转变,近年来,安徽以“村企共建”为抓手,以“资源变资产、居民变老板、农民变职工、田园变产园、乡村变景区”为目标,发挥“文化+产业”双优势,积极探索“市场化改革+集体经济”模式,推动“业态+体验”双创新,推动文旅升级,加速实现共融共富共建,奏响乡村新乐章。
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

走进广德市大刘村,站在范仲淹纪念馆前,古建筑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。“2022年的时候,我们村投入800万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并入选,结合传统村落的群貌对其进行修缮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村里的变化和发展潜力,据统计,在美丽乡村建成之后,返乡人数约70余人。”大刘村党委书记范忠俊告诉记者,政府出资加市场化运营,最终目的是挖掘、解读好历史文化、传统习俗,唤醒传统村落的“魂”。“如今,接待、解说、研学、团建等活动让大刘村热闹了起来,更多旅游经济正在发生。”

据悉,2022年,安徽投入省以上资金49.5亿元,用于古村落保护、文旅发展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。2021-2022年,安徽支持41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,每村补助300万元。2019至2022年,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0亿元,按照50万元/村,支持4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

“美丽乡村建设十年来,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(其中省级中心村7395个)、行政村覆盖率达73%;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10164个。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汪学军说。

2022年,安徽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14元、增长13.7%,3000个出列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9.7万元、增长32.8%。

同时,安徽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0.1亿元,支持产业发展项目105.69亿元、占比62.13%,支持乡村建设项目51.28亿元、占比30.15%。

记者了解到,安徽紧盯全省425万脱贫人口和31万监测对象,重点聚焦收入低于1万元和收入不升反降的两类群体,加强跟踪监测,落实“一户一方案、一人一措施”,坚决防止返贫致贫。

“每隔一段时间,都有政府工作人员来家里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,需不需要帮助,真正做到了把我们放在‘心上’”,邵圩子村脱贫村民王大海乐呵呵地说,“我现在在村里招商来的厂子里上班,每个月四五千的收入,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嘞!”

“全面部署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我们将立足职能职责,积极担当、主动作为,推动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紧赶紧追、争创示范,加快衔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。”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、副局长许光友说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人民网评:打赢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两场硬仗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